据《右江日报》报道,9月11日,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召开落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、促进广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,明确提出“让‘办事不求人、规则最公平’成为广西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”。这一要求不仅为广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,更精准回应了广大群众对公平、高效政务服务的迫切期待,是深化治理改革的重要发力点。
“办事不求人”,关键是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规章制度,破除人为干预,让规则成为最可靠的“靠山”。众所周知,以前我们办诸多事情,如生老病死、孩子上学、就业、个人谋职、升迁等等,常常都要求人。为什么要求人?无非就是为争抢更优质的资源,或为推动事项顺利落地。就比如招生季,不少家长曾四处奔走、托关系,只为孩子能进“好学校”、遇“好老师”。为扭转这一风气,右江区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,以破解“择校、择班、择师”难题为核心,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“均衡编班”机制——用“电脑随机分配”取代“人情运作”,邀请人大代表、社区代表全程监督防范“暗箱操作”,从性别比例、生源结构到师资配置,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流程“兜底”,结果全向社会公开。如今,该模式已形成适配小学、初中的标准化流程,彻底杜绝人为干预,让制度真正成为教育公平的坚实保障。
“规则最公平”,核心是守住为民服务初心,让“店小二”式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。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强调“领导干部要摸着良心干事,心甘情愿为企业家当‘店小二’”,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企业服务,更应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。近年来,我市创新建立“园区管家”模式,13个园区设服务中心,为企业提供从招商到经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;田林县为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铝精深加工项目,不仅县领导带着诚意多次上门对接,还打造“全链条”代办帮办机制,帮企业省去跑腿麻烦,全力推动项目落地……这些都是我市打造“店小二”式服务模式的生动写照。然而,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将“为民服务”异化为“权力变现”,把“岗位职责”等同于“人情交换”,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,对“吃拿卡要”习以为常。这种行为既寒了群众的心,更损了政府的公信力。打造“规则最公平”环境,需健全制度、狠抓落实、强化监督,让“按规则办事、凭良心服务”成为干部的行动自觉。
“办事不求人、规则最公平”,绝非一蹴而就的目标,而是需要持续深耕的治理课题。从教育领域的公平实践,到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,再到基层服务的提质增效,只要始终以“规则公平”为导向、以“为民服务”为核心,不断推动政务服务向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,持续整治“小鬼难缠”“吃拿卡要”等顽疾,坚决落实各项法律法规,严厉打击滥用行政权力、乱收费乱检查等行为,就能让“不求人”成为群众工作生活的常态,让“最公平”成为百色发展的鲜明底色。